南亚已成为云南对外贸易中新的增长点和新兴市场,昆交会通过产业互补、加强相互间的经贸合作,正是凸显云南面向南亚的“桥头堡”地位。 记者 陈伟 摄
记者 顾颖 龙庆
对于云南来说,东南亚和南亚分别被定位为云南对外开放的两张王牌,然而,一直以来云南将“东南亚牌”打得更加出色。不过在即将到来的第17届昆交会上,云南和南亚似乎能实现有史以来最亲密的接触——在昆交会期间,同期举办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中国-南盟经贸高官会和南亚商品展,以及各类南亚国家投资政策说明会。
具有15亿人口的南亚大市场正在向云南敞开大门,而面向南亚,云南如何做到再造“桥头堡”?如何打好手上的“南亚牌”?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长期与南亚各国政府和商界联络往来的云南省贸促会会长李家寿。
1 开放的南亚商机“遍地”
“和一个地区的合作首先要有人员走动。云南与东南亚合作的成功经验证明了这一点,云南与南亚也应该如此。”
“南亚各国企业就像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企业,抱着比较开放的心态,期望外国人去投资。”
云信:南亚商务论坛经过三届的成功举办,2008年中国贸促会决定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秘书处和中国—南亚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设在昆明,这将为双边经贸往来建立哪些实际的促进机制?
李家寿:和一个地区的合作首先要有人员走动,云南与东南亚合作的成功经验证明了这一点,云南与南亚也应该如此。
省贸促会从5年前开始推动昆交会与南亚的互动,比如在2004年昆交会首次设立南亚馆,实现成功招展;同年年底,在中国贸促会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在此后的时间内,省贸促会连续举办三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并得到南亚国家政府以及商界对该论坛的认可,这一点,从今年参会的有南亚国家部长、驻中国大使和商会代表团共150多人就可以看出。
同时,该论坛也得到国家的认可,中国商务部将第二届南亚商品展放在昆明举办,去年,中国贸促总会也决定将中国—南亚商务论坛永久落户昆明,同时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秘书处和中国—南亚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都设在昆明。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好地凸显了云南面向南亚的“桥头堡”地位,扩大了云南在南盟各国的影响力,展现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拓展了与南盟各国合作交流的平台;让更多南亚国家的商品在此展出,使更多的中国消费者、企业进一步了解南亚商品,促进与南亚更多的经贸往来;南亚企业通过昆交会也扩大了对云南、中国的了解与合作。昆交会、南亚展期间,各类论坛、投资说明会相互借势,也能扩大昆交会的影响力。
云信:今年4月李会长一行出访南亚国家(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等),一路下来,您感受如何?当地政府和企业如何看待与云南的合作前景?
李家寿: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与中国接壤,历史上与云南经贸往来频繁。随着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立足周边,拓展东盟,开拓南亚,深化次区域合作”的开放强省战略,云南与南亚合作将更有信心。南亚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云南的合作前景非常好。这几年南亚地区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较快发展,开放意愿强烈,对外开放的步子较快,与云南的合作基础比过去好很多。
此次出访重在为第四届南亚商务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南亚商品展招商招展,所到之处受到各国各地商会的欢迎和支持。南亚各国企业就像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企业,抱着比较开放的心态,期望外国人去投资。这样的情形,既反映出当地商会、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愿望,也反映出我们之间的交流还是太少。为此,我们双方提出希望通过不断走访、联系加强合作。而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则为双方搭建了一个对话的平台,南亚商品展则形成了商品的平台。同时,昆交会期间一系列活动将开展,希望云南有机会作为中国与南亚贸易交流的平台,利用好此平台,不仅为中国-南亚的合作起到促进作用,也对云南与南亚的合作起到带动作用。
2 南亚成云南贸易新增长极
“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的最大亮点是贸易增长迅速。南亚已成为云南对外贸易中新的增长点和新兴市场。”
“除了货物贸易之外,云南与南亚之间其他领域的经贸合作仍很少,相互间投资与经济技术的合作仍然是短板。”
云信:2004年以来,云南与南亚的经贸往来合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李家寿:云南与南亚合作的最大亮点是贸易增长迅速。2004年举办第一次南亚商务论坛,截至2008年,云南与南亚的贸易从2004年的1.9亿美元到2008年的8.98亿美元增长了369%。尤其是近两年,增速加快,2007年贸易额比2006年增长了154%,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60.6%,而此时其他地方的贸易形势已经变化,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数据说明,南亚已成为云南对外贸易中新的增长点和新兴市场。同时,云南与南亚重点国家印度的贸易,也呈现同比增长迅速的局面。数据显示,四年间云南与印度的贸易额增长了375.8%。
不过,云南与南亚的货物贸易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等其他形式的贸易还未开展起来,其实云南经缅甸走海路转口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的贸易空间也很广。与货物贸易相比,云南与南亚之间的服务贸易还比较滞后,就服务贸易中的旅游业来看,南亚的旅游资源丰富,与云南有非常好的合作前景,而且目前已开通昆明-加尔各答、昆明-达卡两条空中航线,旅游交通非常便利。
云信:云南与南亚的经贸合作还存在哪些问题?
李家寿:遗憾的是,除了货物贸易之外,云南与南亚之间相互投资合作仍很少,相互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仍然是最大一块短板。其实,考察下来,云南与南亚还有着很强的产业互补性。
首先,在印度强项——信息产业上,云南与之的合作速度还不够快;其次,境外投资和经济技术特别是承包工锃上,云南基本还未开展,合作非常少。反观全国的数据,印度早已连续3年成为我国最大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场,2008年承包工程的合同金额更是达到了244亿美元,营业额83亿美元。
我个人认为,中国企业承包工程在印度做到最大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客观方面,印度承包工程市场巨大,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增多,如在印度拿工程较多的是山东建工;在政策环境方面,印度工程承包管理规范、市场开放,只要符合有关要求规定的企业很容易进入这个市场。这对云南企业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遇。
云南企业在外经方面的优势却没有在南亚得以发挥,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省外经企业过去将重点放在周边国家及东盟对南亚市场了解不够,其次是交通制约,云南与南亚虽然地理位置最近,但贸易运输距离却最长。因为货物从南亚出发到云南要通过南亚港口再经马六甲海峡先到广西、广东等省的口岸,再由铁路运到云南,运距有4000多公里,而从腾冲猴桥口岸通过“史迪威”公路到印度雷多仅有460公里。此外,因为云南与南亚的“语言桥梁”搭建欠缺,在印度仅有新德里有中文导游而数量也仅有20多人,且翻译水平不高;交通和语言的限制也进一步导致云南企业对南亚国家的有关投资政策了解不多,更不敢贸然投资。
[1]
TAG: 生活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