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瑞君张子扬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特大地震灾害,省委、省政府和9300多万山东人民与四川同胞休戚与共,共克时艰,举全省之力支援抗震救灾,用无私大爱铸起鲁川血脉深情。
千里驰援心手相牵
地震发生当晚,山东省委、省政府给四川发去慰问电,并提供300万元救援资金。次日凌晨6点,接到救灾支援的通知后,济南空军派出150人,山东紧急组织60人的消防队、52人的医疗队和53人的地震救援队,携带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材,赶赴四川德阳参加抗震救灾。
5月14 日下午4:35,已怀有8个月身孕的都江堰市民张晓燕住的居民楼坍塌,六层的楼房仅剩4层,她被压在了底下。余震频仍,安全警戒线一再外扩。张晓燕的亲戚都说没指望了,可救援队不想轻易放弃,他们两人一组轮流钻进洞里用电钻割掉钢筋混凝土,经过连续22个小时的营救,终于成功把她救了出来。
这就是四川省外最早进入灾区的山东子弟兵。整个救援期间,山东消防部队共出动兵力 771 人次,救出 66 名四川群众。当地老百姓这样评价:“山东消防官兵来得最快,最能吃苦,救人最不惜力。”
同样最早进入灾区,我省组建的第一支卫生应急救援队刚下飞机就上了手术台。在都江堰,队员们凭借高超的医术和高效的救治,从死神手中夺回许多濒死的生命,仅用半天时间就打响了山东医疗队的品牌,“重伤员都转给山东医疗队”成为当地医务人员的共识,近两天时间就完成了1324 名伤员的救治任务。在重灾区平武县,我省队员到达后累计救治伤员6000余名,其中重伤员200余名,无一例伤员死亡。还有省外第一支急救车队,第一支防疫队……
让受灾群众早一天住进板房,我省建设、交通、卫生、电力、公安等各行各业的援建队伍相继奔赴灾区。北川99% 的面积是山地, 90% 的公路一度中断,加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援建困难重重。不讲条件不退缩,我省的8000余名援建队员靠着“啃硬骨头”的拼劲,一期 1.5万套板房提前三天超额完成,灾区群众在雨季来临之前全部住进了安全的板房里。这其中,1000多套是靠队员们一步步背到山上安装完成的。
紧急赶赴灾区的,还有另外一支坚强的力量,这就是来自山东的志愿者。济宁交警宫治华在休假期间闻知地震发生,立刻带上准备修房子的1万多元钱乘火车赶来,又徒步进入映秀重灾区。不但捐光了钱,他还救出了3 名被困群众。10位来自莒县洛河镇东皂湖村的农民,带着煎饼,开着农用三轮车,四天三夜,辗转近3000公里来到重灾区绵阳。他们用自己长满厚茧的双手,为受灾群众搭帐篷、搬物资;用自己朴实的笑容温暖灾区群众的心……
让灾区人民感受到家的温暖
同前方紧张的抢险救援遥相呼应,在后方,齐鲁大地已是热潮涌动。
5月18日下午2点,91岁的李畹华老人坐着轮椅来到省红十字会捐赠现场,为灾区捐款1000元。老人是一位离休教师,虽然身体不好,还是在当天输完液、拔掉针头就来了。她表达了自己的祝愿:希望灾区人民尽快脱离危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灾情发生后,在 15万平方公里的齐鲁大地上,人人心系灾区,企业个个争相奉献。在短时间内捐款、捐物达 36.2亿元。截至当年11月初,我省累计募集棉被38.98万床、棉衣59.12万件、毛衣毛毯等衣物131万余件,数量超出国家分配给我省任务的近4倍。
从 5月 22日起,灾区 397名伤员陆续转入我省接受治疗,其中危重伤员101人。为实现收治伤员零死亡的目标,18家伤员接治医疗机构预留床位3020张,对伤员转运、接诊分诊、医疗救治、心理干预、组织保障作了周密安排。伤员到达后,每位患者1医1护1志愿者跟踪诊治、护理和服务。专家组第一时间对伤员全面查体,逐个讨论病情,为每名伤员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各医院还细致周到地服务好伤员及家属,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感到温暖的,还有来自灾区的近1400 名小学生。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的学校几乎全部被毁,济南市决定接收受灾学生到济过度复学。为此,济南的学校不但特意挑选优秀教师代课,还给远道来的孩子们准备了书包、文具,床铺上铺好了新被褥,孩子们每月还能领取30元的零花钱。
全方位开展救援行动,我省各地还广泛开展了“爱心就业援助行动”,免费培训灾区群众劳动技能,并在山东给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
再造一个新北川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5·12”大地震中受灾最重的县。
两年时间,从零开始,建起一座新县城。从中央宣布由山东对口援助北川那一刻起,北川人民便用期盼的目光关注着山东,全国人民的目光也在关注着山东。
“把北川当做山东的一个县来建”,山东承诺,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需要多少,就给多少。我省 7.2亿元农户永久性住房和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已全部拨付北川,农房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年底所有北川群众将住进新建住房。总投资12 亿元的165 个乡镇援建项目年底前全部交付使用。组织了100多家企业到北川进行项目对接,已有 20家入园。人力智力支持工作积极开展、不断强化,以“双挂两训三支”为重点的“ 223工程”得到了北川干部群众的高度称赞。
为了“再造一个新北川”,一年多来,山东援建人员不畏艰险,奋勇拼搏,涌现出了一批像崔学选那样苦干实干的优秀代表;广大建筑企业不计得失、争先恐后到条件艰苦、环境危险的北川参与恢复重建;全省上百家企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到北川考察投资,尽自己所能帮助北川恢复经济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把援建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急灾区所急,办灾区所需。
一年多来,在地震灾区重建过程中,山东的援建工作叫响了“山东质量、山东速度和山东品牌”,创造了“六个第一”:山东第一个成立对口支援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个进入灾区对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第一个协助完成灾后重建规划方案;第一个为灾区提供农村住房补助资金;第一个启动乡镇援建项目;第一个完成异地重建乡镇援建项目并交付使用。
TAG: 大众网-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