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路桥吾爱]全新改版,正在为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路桥人自己并完全免费的网络空间而努力。新站启用了多线路镜像空间,让您无论使用哪种线路都能体会到不错的速度。本站继续坚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鼓励大家发布并免费共享自己收藏的资料。现在加入让我们与[路桥吾爱]共同成长,有了您的加入我们会更加优秀!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用户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 路桥吾爱 >> 文章中心 >> 其他相关 >> 设计 >> 文章正文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之浅见         ★★★ 【字体: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之浅见



  摘要 路线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的基础和灵魂。对于山区高速公路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而言,路线设计对工程造价更是有着决定因素,凸显重要。本文结合漳龙、邵三、龙长高速公路的设计实践,提出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之浅见。
  关键词 山区 高速公路 路线设计 总体设计

  1 前言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部,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山丘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2%,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势西北高东北低,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东向斜贯全省的两列大山带,即闽西大山带(武夷山脉)、闽中大山带(由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等山脉组成)。在两大山带中,断层地貌发育;河谷形态多呈串珠状,峡谷和盆谷相间排列。

  随着高速公路逐渐向山区延伸,其所在区域复杂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导致了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总体设计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且明显地区别于平原区高速公路;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规模大、路基宽度宽、服务设施齐全,亦远非以往的山区低等级公路所能比拟。因此,如何准确地把握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难点,合理地掌握技术标准,灵活地布设线位,不仅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功能、服务水平,也是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的关键,迫切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探讨。本文结合漳龙、邵三、龙长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实践,谈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一些体会。

  2 更新设计理念,把握路线设计的关键

  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要求我们在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理念要有所提升,设计思路要有所创新。

  2.1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理念

  (1)把握总体设计的理念,达到辩证的统一。
  不管是我们的习惯做法,还是有关规范标准的条文规定,高速公路的路线是"纲",桥、隧、交叉附从于路线。所有这些,并不是说构造物位置选择的合理性、设置的经济与否等属于次要的地位而不去充分地研究;而是将这些问题或矛盾"拜托"给了路线组。在进行线位的布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研究诸如路基横断面的位置及形式的选择,桥梁轴线的选择,隧道的形式、轴线位置及洞门位置的选择,交叉的位置及形式的考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等等,并且将所有这些问题(或称之为"矛盾")作为各控制因素,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进行综合地、全面地分析,筛选出哪些是主要的、要充分考虑的因素,哪些是次要的因素,然后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有时或是"牺牲")"次要矛盾",最终布设出总体上经济、安全、合理的线位。
  例如,在选择了隧道长度短得多的隧道轴线位置时,可以适当增加桥长,或者加大桥梁的斜交角度,或者增加隧道洞门的处理费用而将洞门位置选择在山凹。

  图1所示为邵三高速公路MA12标段马山至大溪头路段的路线方案的平面示意图。"初步设计方案"(图中虚线)穿马山、木丝垄小净距隧道后,设大溪头大桥跨过东溪。"原定测方案"(图中细线)将马山、木丝垄隧道的形式由小净距改为连拱,且木丝垄隧道选择在隧道长度短得多的山凹出口,虽然加大了大溪头大桥的斜交角度、桥长也增长了87.3m;但木丝垄隧道长度缩短415.5m,避免了与"七一电站"发生干扰。根据现场勘测的结果,又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图中粗线表示的"优化的定测方案"),将马山隧道段的线位向省道S304外摆,虽然路基土石方、防护工程及房屋拆迁量有所增加,却取消了265m的马山隧道。经过两次优化,在3km的范围内造价节省5000万元。可以看出,"原定测方案"抓住了由缩短隧道长度、避开水电站干扰组成的"主要矛盾",而牺牲了木丝垄隧道出口条件及桥长、斜交角度等"次要矛盾";"优化的定测方案"则抓住了取消马山隧道的"主要矛盾",忽略了路基工程数量等"次要矛盾"。
  再如,选择合适的桥梁轴线或跨越位置,而增加短隧道穿山鼻。
  又如,线位外摆,设置适当的高架桥、或半幅桥,而大大减少高填深挖段落,或取消了有安全隐患的、不利于环保的高边坡。
  还如,根椐交叉前后段落的工程情况,确定交叉的形式;反过来,又可以在综合平衡工程数量确定了交叉的形式后,调整前后的线位,适当增加交叉前后的工程数量。
  这些情况不一而足,有些时候路基的高边坡是"主要矛盾",有些时侯隧道的长短、洞门位置是"主要矛盾",而有些时侯桥梁轴线的选择又成了"主要矛盾",情形各异,只有经过认真、全面、细致地分析各影响因素,辩证地权衡主次矛盾,方可得出较佳的路线方案。

  (2)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缩短隧道长度。
  高填深挖段落多、边坡高、桥隧占路线里程的比重大,是山区高速公路给人们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也是直接导致造价高昂的重要因素。
  高填深挖路基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的破坏,而且其安全性、耐久性也令人忧虑不安;而隧道不仅造价高,而且隧道尤其是长隧道的通风、照明、消防等增加了运营养护费用。因此,"以桥梁取代高路堤,以隧道取代深路堑,以隧道群取代特长隧道,在可能的情况下调整线位以桥换隧"的思路(如图2所示)应贯穿平、纵面布设的始终,反复优化线位,以降低工程造价、更好地保护环境。

  又如:在龙长高速公路船岭岽段,结合地形、地质情况,充分利用隧道中部的两个山凹,通过调整平纵面,将原4.07km的船岭岽隧道分解成2302.5 +285 +860 =3447.5m的3座隧道,降低了工程造价及隧道的运营成本。这是"以隧道群取代特长隧道"的例子。
  如:漳龙高速公路漳洲市境南蔗段,通过增加1次跨河、增加桥长160.5m,取消了1座红星隧道(460m),使得造价节省3800万元。这是"以桥换隧"的例子。
  如:在龙长高速公路豪猪岭段,通过调整平面,以增长176m的桥梁换取隧道长度缩短348m、避免大开挖山包。这既是"以桥换隧" 的例子,也是"由深路堑转为桥梁"的例子。

  2.1.3 合理掌握线形指标,忌"左"防"右"。

  由于公路发展的进程是从等级公路(含山区等级公路)发展到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又从平原区延伸至山岭区,如此的发展进程难免会干扰我们对山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的掌握。其表现为,一是习惯于平原区高速公路的"大手笔",追求高指标,结果造成工程量大、造价高、与地形及自然景观不协调;二是受缚于山区低等级公路的思维定势,"畏手畏脚",不敢合理地设置隧道、高架桥,极限指标、低指标采用过多,造成工程数量节省有限而公路的使用功能、服务水平却大大降低。
为此,山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的掌握要谨防这两种思想导向,积极把握地形、地质特点,综合选用能保证服务水平且均衡、连续、适应地形的技术指标。综合几条山区高速公路的实践,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 当出现较高和较低指标时,要分别通过降低指标和改善指标验证其适应性、合理性;
  ② 一般情况下,采用超高值为2%~4%的平曲线半径。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极限值;
  ③ 连续上下坡的缓和坡度应控制在2.5%以内;
  ④前后段落的指标要均衡、连续;
  ⑤ 平曲线占路线总长控制在60%以上,竖曲线占路线总长控制在40%以上。

  2.2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的关键

  2.2.1合理安排纵坡越岭
  山区高速公路往往需要在集镇附近设置互通,而这些集镇往往都是四周群山环绕,集镇间关山阻隔。以龙长高速公路龙门至涂坊段为例,段落内的龙门、古田、蛟洋、新泉、涂坊互通均处在高程较低的山谷之中,两互通间为博平岭玳瑁山脉南端的群峰所分隔。因此,克服高差是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要点,如何合理地安排纵坡越岭、并据此选择合适的平面位置是节省工程造价的关键。

  2.2.2安排纵坡越岭、选择平面位置的方法及步骤
  安排纵坡越岭、确定平面位置的方法可以借鉴以往山区等级公路"放坡定线"的做法。具体步骤为:
  (1)按2%~3.7%的平均纵坡,找出大段落的控制高程。确定长大隧道的位置、进出口标高,确定互通的跨越形式、标高;
  (2)根椐地形情况,逐段放坡,计算出一定间距(或50m,或100m)的控制高程;
  (3)根椐逐点的控制高程,结合横断面的布置,得出一系列平面控制点;
  (4)采用"曲线法"定线,使得平面线位尽量多地穿过或靠近这些平面控制点。当然,对于一些过于离散的、或突变的点可以舍去,也就是说,这些区段是需要设桥梁跨越或隧道穿过的;
  (5)进行纵断面设计,对不理想的段落再重复第(2)~(5)点的工作,如此反复直到得出较为经济合理的平纵面。

  2.3 对长距离连续下坡路段,应在线形设计上采取安全措施

  如上述的地形原因,山区高速公路的长陡纵坡是难以避免的,这必然给行车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是面对目前屡禁不止的严重超载现实,若仅仅从交通工程方面采取措施,只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根本的办法应该是从最基本的线形设计上采取措施。
  (1)连续陡坡路段平纵面线形应均衡、顺适,严禁在陡坡底设置小半径平曲线、孤立的平曲线。
  (2)不得在连续陡坡路段出现平、纵面的不良组合。
  (3)注意长距离陡坡底的互通立交的选型。
  其一,应尽量采用主线下穿的立交跨越形式,使匝道上坡驶出。
  其二,当主线超高≥4%时,不应采用在超高外侧内环驶出的B型单喇叭互通立交;当主线超高<4%时,若受交通量的流向及地形限制,需布设为在超高外侧内环驶出的B型单喇叭互通立交时,则应将内环匝道设计为"水滴型"。
  (4)结合地形及平面、纵坡情况,选择适当的位置设置供失控车辆驶出、并安全减速的避险车道。

  3 结合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灵活布线

  3.1 拓展路基设计的空间,根据地形灵活地布线

  平、纵、横组合是路线设计的最基本原则,针对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差异大的特点,应该拓展路基设计的空间、较准确地把握新技术,以合理的路基断面形式来验证线位的合理性、经济性,避免由此引起对线位的把握不定或舍去合理的路线方案。以下是几种对线位布设影响较大的路基形式。

  3.1.1 高路堤、填石路堤
  一方面,山区高速公路布线难以避免地出现高填方路堤;另一方面,大量的路基开挖土石方及隧道洞渣又需要在高填路堤利用、消耗。因此对于一些山凹、窄口的山谷,在采取稳定(包括沉降)及环保措施的基础上,允许科学的、合理的、经济的高填方路堤、填石路堤的存在。如在龙长高速公路选择了14个地处山凹窄谷有填方条件的工点(其中心填高为26~36m),经与桥梁方案比较,节约造价约90~1150万元。

  3.1.2 陡坡路堤
  当路基填方范围受到限制,或路基大量借方,而段落前后或为避免隧道、或为避免深挖路堑等因素而不允许压低设计标高时,可考虑采用加筋陡坡路堤,以达到路基稳定,适应狭窄地形,减少路基借方的目的。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三期工程的陈坑尾、湖洋、新祠段在紧临319国道的狭窄地形内,以提高设计标高设置3段加筋陡坡路堤,换取1座325m的隧道、3座计697m的大桥,节省造价近3000万元。

  3.1.3 上、下行分离的高低式路基
  在地面横坡陡峻的路段,为降低填方、挖方边坡高度,减少防护、支挡工程量,可考虑采用上、下行分离成不同高度的高低式路基。这尤其适合于隧道进出口地形横坡陡峻的路段,通过调整隧道内左右洞身的纵坡,拉开进出口段左右幅的标高,使之贴合地形。

  3.2 高架桥位置的选择

  为缩短桥长,高架桥的桥轴线一般应尽量避免与等高线平行。或是选择在凸出的山鼻间跨越、或是选择在沟谷较为狭窄的位置跨越。例如在龙长高速公路的何家坡至大坑里段落,Ⅰ方案设紫云宫1#、2#、3#高架桥连续跨越沟谷;Ⅱ方案选择在Ⅰ方案右侧160m处狭窄的谷口位置作为桥轴线,减少了桥长329m。

  另外,当高架桥需跨越大的河流或等级路时,应注意桥梁的斜交角度,一般控制在45°以内,能小尽量小。

  3.3 隧道形式、轴线及洞门位置的选择

  山区高速公路为克服地形,往往综合造价、里程、环保等因素选用隧道方式穿过山体。此时,隧道的形式、轴线及洞门位置的选择就成为线位布设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其直接影响到隧道的长短、洞身的安全、工程造价、施工的难易程度、营运费用等。

  3.3.1 根据地形、地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隧道形式
  根据山区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路线布设的需要,采用隧道形式一般有:标准间距的分离隧道、小净距隧道、连拱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浅谈十堰至漫川关高速公路的…
    山区一级GPS控制网测量实践
    沪宁高速公路苏州段房建工程…
    关于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建设…
    浅谈沪宁高速公路镇江段的工…
    加强技术研究与工艺控制提高…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工程质量…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推行监理…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工程监理…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主要病…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粤ICP备06026757号
    站长:白黑点击这里和我QQ聊天-进入[路桥吾爱]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