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世界银行发出警告:
印尼首都雅加达6月3日或6月4日将出现18年一次的异常潮涨,有可能吞噬雅加达,迫使数以万计民众逃离家园。不幸被其言中,海潮如期而至。只不过,其来势远比专家们预想的要猛烈得多。
6月4日清晨,“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居民一觉醒来,便看见了《圣经》中“世界末日”般的场景:高达2米多的海潮一夜间将雅加达变成泽国。
这次水灾有其客观因素,但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增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次遭灾的是雅加达,下一个面临威胁的城市会是哪一个呢?
世行发预警印尼有行动
5月29日,世界银行一纸公文发给印度尼西亚政府,上面的警示让每一个看了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气:专家预测,未来几天,巨浪极有可能袭击印尼首都雅加达!
2004年年底,印度洋地震引发的一场超级海啸袭击了印尼,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至今印尼仍未完全摆脱海啸的阴影。所以,对于世行的提醒,印尼政府高度重视,未雨绸缪,立即将这一消息通过大众媒体传播出去,同时采取了预防海潮袭击的准备。
但到这个时候,很多老百姓仍将信将疑:世界银行怎么会承担起监测海潮的任务呢?这一预测有多大的可靠性?其实,不只老百姓,包括印尼政府内部对世行业务不熟悉的官员,还有世界许多地方的官员和平民百姓听到世行的这个警告后,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疑问。
那么,世界银行这一超级海潮警示依据何在?身为“银行”的世界银行如何将自己同监测海潮绑在了一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些问题都非常重要,因为搞不清这些问题的答案,应对海潮的准备就极有可能打上折扣。
其实,世界银行与普通的银行有着云泥之别。世界银行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俗称,它不是普通的银行,而是联合国属下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长期贷款。世界银行是根据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成立的,宗旨是通过对生产事业的投资,资助成员国的复兴和开发工作,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重建,目前的任务是资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穷困。世界银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发放紧急援助贷款。在实施防洪和森林防火措施方面,世界银行设计了一些灾害管理项目。自1980年以来,世界银行批准了500多项与灾害有关的业务,金额达380多亿美元。
由此可以知道,世界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救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救灾就要有科学依据,所以,世行拥有专门的机构,对被救助国家的自然灾害情况进行监控,不仅会及时提供预警信息,还会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帮助灾区重建。所以,世界银行发布的预警信息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这也是印尼政府在得到预警后迅速采取行动的一个根本原因。
气候变暖致周期性涨潮
世界银行警告绝非空穴来风。世行专家介绍说,根据计算,6月初,18年1个周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时刻又将来临:地球、太阳和月亮连成一条直线。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分别产生周期性运动和变化,这就是潮汐。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
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度,最小值为18.5度,变化周期为18.6年。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地球、太阳和月亮连成一条直线)或最小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亦处于最强或最弱时期,全球范围内的旱涝异常就在此时发生。
正是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和长期观察所得到的数据,世界银行才发出警告,雅加达将在6月初出现十八年一次的异常潮涨。专家们甚至对海浪的高度都进行了预测:浪高将达1.2米,如果不加以防范,海浪可能吞噬雅加达,迫使数以万计民众逃离家园,主要公路陷入瘫痪。
今年的形势尤其严峻,除了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现象,还有其他几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不仅仍然存在,而且可能进一步加剧,这样,潮汐变化必然加剧。而且由于过多的地下水开采,雅加达仍在以每年6厘米的速度沉降,这也会对潮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种种因素综合到一起,专家认为,6月初,雅加达外海可能会出现超级潮汐,所以不得不防。
事实上,去年11月,印尼曾经发生过一次严重的水灾,这次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潮汐造成的破坏肯定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世界银行基建专家哈姆警告说:“这只是个开始。”他预测,距离海岸线1.5公里的房屋都将受到影响,“情况会变得越来越恶劣”。他建议当局于雅加达湾建造堤围防洪,但费用约需数十亿美元。当然,前提是,雅加达能够逃过这一劫,这才是迫在眉睫的事,因为距离世行预测的潮汐最强期已经不到一周时间了。
雅加达一夜之间成泽国
接到世界银行的预警,雅加达政府不敢怠慢,立即部署防洪措施。雅加达政府太了解自己的薄弱之处了:这座城市经常在雨季被淹,沿海和低地地区也可能被浪潮淹没,大雨造成的洪水还经常切断机场高速的一段路,导致交通堵塞和飞机晚点。事实上,雅加达也一直在采取预防下一波潮汐的行动,只是没有想到世界银行预测的这一次的潮汐强度如此之高。
雅加达公共工程建设局副局长布迪·维蒂安托罗介绍说:“我们仍在利用应急防洪堤,利用河流岩石和沙袋,这些永久堤坝要到7、8月才能完工,现在还派不上太大的用场。”因为据预测,可能在3日晚上出现的波浪潮将达到2米以上。
上次的海啸和去年11月的那一次潮汐入侵让雅加达人心有余悸,所以政府一呼百应,全市在第一时间投入到防洪大行动中。可是,雅加达拥有1000多万人口,地势南高北低,有大小10条河流经市区,地形复杂,“漏洞百出”,要想把海浪挡在外面,谈何容易。
然而,在预防自然灾害方面有一条真理:做总比不做强。面对超级潮汐这样的威胁,坐以待毙显然不是办法。好在雅加达人与海浪作斗争,这并不是首次,当地人拥有丰富的抗击潮汐入侵的经验,只不过这一次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而已。雅加达当局统一指挥,很快在一些最脆弱的地段用沙袋和装满石头的铁丝网修筑起一道道堤坝。雅加达的城市公共工程建设部门特别对7处高危堤坝进行了加固加高,帮助抵挡洪水,而收费公路公司PTJasaMarga组织人力物力,修建路障,防止重要道路被淹。
这样的预防工作一直持续有条不紊地进行到3日晚上。果然,世界银行的预测应验了,海潮如期而至。只不过,其来势远比专家们预想的要猛烈得多。当市政府和市民还在加紧修筑堤坝时,海浪扑面而来,雅加达部分地区很快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水世界。6月4日清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居民一觉醒来,便看见了《圣经》中“世界末日”般的场景,高达2米多的海潮一夜间将整个城市的大部分淹没。目前,人们开始用自救的方法寻找自己的“诺亚方舟”。
幸运的是,这些面临威胁最大的地区的居民在政府的劝说下,早就撤离了,这才没有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这是不幸中的大幸。然而,有人形容雅加达像筛子,海水总能找到入侵的地方。所以尽管昼夜奋战,已经为这场如期而至的潮汐准备了几天时间,但潮汐还是从沿海附近几个地区长驱直入,还有不少居民被困在家中,好在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并没有受到影响。潮水在肆虐了几个小时后,开始极不情愿地后退。
住在雅加达北部沿海附近的穆阿拉·巴鲁区的28岁的努桑提说起刚刚过去的这场灾难仍心有余悸:“我后悔死了,政府通过各种方式通知我们可能会有特大潮汐,但我太麻痹了,以为与过去的大风大浪没什么两样,最多就是房子进点水罢了。可是,昨天晚上的情景让我心惊肉跳,洪水像猛兽一样闯进了我家,而且进来了就不想走。四处都是水,我想跑都跑不了,甚至做了等死的准备。我站在地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房子里水迅速升高,没过了我的脚背,淹到我的小腿。我家的房子地势稍高一点,情况还不算很糟,外面的情况更可怕,我出去试了试,水都涨到大腿了!”努桑提说,再涨下去,他的小命肯定就没了。
在浪潮来袭后,海边几个区域成了一片水乡,受灾人口达1000万,沿海部分地区被水淹没长达数小时。大涨潮于3日晚9时至11时达高峰,水深比标准水位高出2.06米。幸运的是,因为措施得当,通往机场的主要公路没受影响。
大涨潮是未来的预兆
海水僵持了几个小时后,逐渐没有了脾气,一步步退出了雅加达,政府和居民都松了一口气。然而,这次“水漫雅加达”事件再一次给印尼政府敲响了警钟:如果全球气候继续变暖,海水继续上升,雅加达继续沉降,那么也许用不了多久,印尼将不得不独吞被潮汐扫荡的苦果。
面对潮汐退去留下的一片狼藉,印度尼西亚环境国务部长拉赫马特·维图拉尔于6月5日向全世界喊话:首都雅加达因异常的大涨潮,导致大片沿岸地区被淹没,这再一次提醒世界各国,全球气候变暖对沿海城市造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维图拉尔说:“我希望八国集团在帮助抗击全球变暖的问题上,能具体说明有关资金援助的使用情况,包括援助资金的数目、何时发放及如何分配等等。”去年12月,约190个国家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同意,为建立替代《京都议定书》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框架举行为期两年的谈判。
按照《京都议定书》中的承诺,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应平均减少5%。从2013年起,所有国家都将受《京都议定书》后续框架的约束,根据“巴厘岛路线图”,各国认识到全球大幅减排是必要之举。维图拉尔表示,雅加达就为全世界面临的危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警告信号”。
维图拉尔说:“雅加达大涨潮是未来的预兆,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那么未来50年里,这种事情每天都会发生。”
TAG: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