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余霞
特邀嘉宾:陈泽水(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巡视员)
林加奇(省国资委副主任)
龚建文(省社科院《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主编、研究员)
话题引入:1月24日至26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我省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的“三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弘扬”(弘扬井冈山精神),既为我们指明了全年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对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殷切希望,对做好全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当如何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将“三保”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本版特邀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同志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保增长是前提、核心和基础
主持人:我们应当如何认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全力以赴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加大力度保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陈泽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要要求,对于统一发展共识、坚定发展信心、协调发展行动、凝聚发展力量,意义重大而深远。在“三保”中,保增长是核心,也是保民生、保稳定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保增长谈保民生和保稳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首先,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根本。要发展,就必须保增长。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增长既是我们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也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其次,保增长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能力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的持续发展。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启动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并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对国内经济发展正在产生重大而又积极的影响。
第三,保增长是扩大就业、保障民生的关键所在。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需要财力支持,需要物资保障。只有加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加快发展,才有充足的财力物力进行民生工程建设;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好群众的生活问题,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持续增加就业机会,解决群众的就业难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生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部分企业相继停产,使得不少农民工提前返乡,一直趋紧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起来。只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创业机会,从而有效地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破解就业难题,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
第四,保增长是巩固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国内外事实证明,经济发展出现大幅度下滑时,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使国内生产力遭受重创,而且必然导致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降低,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我们才有更好的基础和条件完成好维护稳定的硬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保增长的关键在于坚持以项目为纲
主持人:发展是硬道理,是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乃至解决前进中一切问题的必要前提和抓手。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工夫。那么,您认为我省保增长的重点和关键在哪里?
林加奇:保持增长、加快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以项目为纲,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项目是吸引社会资源,尤其是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有效载体,也是推动资产重组和存量调整的重要手段。有项目才有投资,才有结构的优化。大投入大发展,小投入小发展,不投入难发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充分揭示的事实。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驱动经济的马车中,投资既发挥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具有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扩大消费和改善产品结构、促进出口的杠杆功能。我省经济外向度不高、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抓项目投资、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迫切性尤为明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高新矿产经济工程、绿色生态工程等一系列促进江西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大产业工程,我省将陆续启动数百个大中型建设项目。在此背景下,核电、风电、高速公路、铁路(含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港口、航运等基础产业先行的要求得到凸显,行业间互为商机的格局充分展现。这一宏伟的项目建设蓝图,必将为我省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项目的确立和实施是各种资源要素集聚的过程,应以大开放为推进路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紧紧抓住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大力对内对外开展招商引资,以外源型发展促进内生型发展,为江西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在总结我省对外开放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把握江西经济发展区位优势抬升和对外开放环境不断优化的新形势,有所创新和提高,从注重招商引资数量转向质量与数量并举,更加注重质量;从零散的、单一的项目招商转为链接式产业招商;从一般性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一是瞄准重大项目招商,引进的项目应具有产业扩散效应,能够集聚上下游产品进区入园,带动地域经济发展。二是瞄准技术招商,致力于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技术、装备和工艺,以及一流的产品生产和开发体系。三是瞄准市场招商,所开发的产品应适销对路,成长性良好,有市场开发前景。四是瞄准实力招商,通过引进拥有较强的产品研发力、管理创新力、市场营销力和资金实力的投资者,搞活存量,促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技术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形成企业裂变扩张势能。
项目是实现产业布局战略的基础,重大项目对一个产业的形成和壮大往往是决定性的。这首先取决于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选择和改进。现代社会的产品生产,伴随着科技的现代化和生产的规模化,日益成为庞杂的社会化专业分工与协作体系。适应这种变化,以公司制为主流形式的企业生产组织和以市场化分工协作为纽带的集群经济应时而起。公司制企业以产权为纽带,把一些原本彼此独立的生产者联结成单一法人或法人联合体,将较高成本的外部交易变为成本更低的内部运作。以产权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迅速筹集资金,投资有发展潜力的新项目、新企业,促进企业并购和裂变扩张。集群经济则将复杂的产品生产还原为单个自然人或法人各自完成一定工序的过程,运作成本低廉,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相互依存,共同面向市场,能够机动灵便地对市场作出反应,快速形成产业规模。应该说,在推进重大项目产业化的过程中,以上两类生产组织形式的作用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比如,在强调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做强做大的同时,国有大公司、大集团同样可以在产业集群中发挥“晶核”作用,通过大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导向作用和溢出效应,有力提升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水平。循此思路,还应期待和引导众多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结群发展,打破彼此阻隔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状态,深化分工协作关系,增强核心竞争力,走携手共进之路。
其次,优化政府、市场中介机构以及从事公益活动的非企业非政府的社会组织(简称NGO)组织市场的功能,对于推进以重大项目为核心带动产业化发展战略,也是不可或缺的。政府负有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之责,能够矫正市场失灵,优化社会经济环境。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的形势下,政府应及时调整和完善经济目标与政策,提高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效率,引导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合理流动,培育健全的市场体系,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切实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职能,从而在驾驭经济形势、破解发展难题方面更加有所作为。涉及人才、技术、管理、工程、经纪、咨询、鉴证、信用、担保等诸多领域的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以社区管理、同业协会等组织形式存在的NGO,是促进人财物、产学研、工农商以及各种社会经济要素联结组合的“粘合剂”,能够促进社会组织和行业的自律自治,增强社会经济运转的有序性、有效性、和谐性,应在立法、政策、财税、服务领域等多方面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扶持,促其完善组织功能,提高业务质量。
保增长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主持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于稳定经济形势特别是就业形势至关重要。那么,在保增长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如何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龚建文:保就业是保民生的首要任务,保就业应首选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最具活力的源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我国GDP、税收和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0%,研发新产品占全国的82%,已成为中国创新型经济的生力军。我省现有中小企业90.7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截至2008年上半年,我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524亿元,占全省GDP的54.8%,其中工业增加值1024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8.7%。可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江西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其二,中小企业是化危机为生机的“突击队”。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善于应变,可以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寻找生机,特别是抓住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而当前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也为中小企业全力抓项目、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重视发展中小企业也是重视民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民生的改善、内需的扩大,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收入水平的提高;要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实现人民生活稳步改善,保就业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保增长,就是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稳定。目前,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占我国城镇就业总量的75%以上,我省各类中小企业安置就业人员688.5万人,占全省企业就业人员的80%以上,可以说,中小企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以及我省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保就业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首先,等量规模和等量投资的中小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专家测算,在同样的规模和投资下,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岗位是大企业的两倍以上。其次,中小企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三,中小企业创业见效快,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我省更要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急其所急,忧其所忧;优化政务服务,简化审批程序,减轻企业负担,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存成本,从政策层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尽力帮助它们渡过难关。一是抓住国家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时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与国家、省里的大产业、大工程、大项目对接,抢抓合同订单。二是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比如在国际商品交易会上,政府可以出面把企业推出去,让世界了解江西中小企业,让江西中小企业除了立足国内市场外,还有机会开拓国际市场。三是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必须针对中小企业完善金融体制,尽快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完善资本市场。同时,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四是广招人才,提升企业自身素质。利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人员提前返乡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在稳定现有用工的同时,吸纳返乡熟练工。同时,利用产业转移推动高端人才流动的有利时机,吸收高端人才。五是鼓励和支持创业。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降低兴办中小企业的门槛,大力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与自主就业。六是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共性、关键性技术服务,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规模产业。七是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长久地生存下去,首先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转型中寻找发展机遇。同时,中小企业还必须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管理升级获得在困难环境下持续发展的保障。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企业创业 产经 风险 出口 首选
TAG: 大江网-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