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启动。历经多年酝酿及前期准备,赣鄂两省人民盼望已久的九江长江公路大桥终于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咽喉要道成“瓶颈”
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在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中,由于通行能力有限,大量从京珠高速公路上分流的车辆被堵在九江长江大桥上,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九江长江大桥位于赣、鄂、皖三省交界的长江上,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于1973年12月动工修建,1993年1月公路桥全部建成,1994年7月铁路桥开通。它是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我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八座大桥。近年来,通道内交通量逐年增加,特别是过境交通增长迅猛,在大桥上形成一个“瓶颈”。据统计,2008年,大桥平均日交通量达到1.2万余辆,而公路部分桥面行车道宽度仅为12米,两端连接线交通拥挤严重。根据预测,到2013年、2032年交通量分别可达到1.6万、5.5万余辆。省交通部门有关人员介绍:“大桥超负荷运行,已经无法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沿江地区的发展。”
缓解九江长江大桥的交通压力,打破九江长江大桥“瓶颈”问题,成为省政府及省交通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
大桥选址一波三折
2004年,国家发改委在全国长江干流过江通道会议上,将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初步规划确定为70座长江过江通道之一,并把它列为国家高速公路网福州至银川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赣鄂两省就大桥建设的前期工作多次进行协议。
然而,大桥的选址却一波三折。2004年,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组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总体走向、赣鄂两省交通规划、九江市总体规划及两岸接线顺直的要求,在九江长江大桥的上游20公里范围内初选了桥位,并先后征求了九江市、湖北省交通部门、长江水利委员会、江西省水利厅、长江南京航道局等单位意见。直到2006年7月,各方意见才统一,项目前期工作得以再次推进。之后,测量、勘探、各项评估、论证紧锣密鼓进行。
2008年1月,项目组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修改工作。据了解,目前选定的大桥桥位距九江长江大桥10.8公里。大桥建设项目办负责人介绍说,该选址方案综合考虑了两省的路网特点,而且距九江市城区既不会太近也不会太远,并充分考虑了施工时不影响上下游码头作业及今后通航等诸多因素。另外,大桥在九江市老城区与城西港区之间穿过,今后可成为重要的输港通道。
跨江修桥,赣鄂合作共建
记者从大桥承建单位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获悉,该项目是江西境内第一座跨长江的高速公路桥梁,也是一座世界级桥梁,具有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意义重大。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地处赣、鄂、皖三省交界,是国家高速公路规划“7918”网福州至银川高速公路的跨江通道,它把中国东南部、中部及西部地区有机联系在一起,对完善全国及赣鄂两省公路网,缓解交通压力,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等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设条件复杂。该项目是我省第一次投资建设的跨长江特大桥,通航要求高,地质条件复杂。大桥跨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南引道跨七里湖、赛城湖等湖泊,地形狭小,施工难度大;路线范围地质构造较复杂。
——主跨跨径大、技术含量高。根据初步设计,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为主跨818米双塔斜拉桥,居目前世界已建和在建同类桥梁第六位,设计、施工、监理、管理难度大。据悉,采用双塔斜拉桥方案建设,桥型的设计构思既考虑与九江市风景名胜融为一体,又将与九江长江大桥相映成趣,建成后将成为我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一江两省,合作共建。为保证项目的同步实施,该项目由赣鄂两省按一个项目报国家审批,这在国内少有先例。大桥全长25.89公里,经两省协商,整个项目划分为三段:南引道11.26公里和长江大桥5.53公里(含主桥、副孔及引桥)由我省投资建设、营运和管理;北引道9.1公里由湖北省投资建设、营运和管理。
根据计划,2013年,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将全面建成。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长江黄金水道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本报记者胡萍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标志 会议
TAG: 大江网-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