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建筑业虽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工程承包商的融资能力却很弱,融资渠道窄,融资担保很难,融资成本高。据统计,大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在10%左右,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达到20%~30%。 融资能力弱,成为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国门的一大瓶颈,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做大做强。那么承包商融资不力的瓶颈该如何破解呢?
首先是政府要加强金融政策支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都把促进外贸出口与实施海外投资战略结合起来,对本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各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建筑企业“走出去”,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笔者以为,应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提供适合对外工程承包的新金融产品,对符合国家支持条件的大型工程项目进行融资试点。国家在政策上应允许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提供无抵押贷款。部分国家对外工程贷款利率只有1%左右,我国也要考虑适当下浮对外承包工程的贷款利率和保险费率,或提高贷款的政策性贴息率和延长贴息期限,特别是对大项目给予利率和费率优惠。
同时,对于从事境外工程咨询、设计、工程承包的企业,特别是从事资源开采或带动成套设备及机电产品出口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予以所得税减免和其他税收优惠。对我国企业的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包括传统的施工承包、EPC总承包以及BOT等项目)实施有弹性的外汇管理制度,放宽项目的外汇资金融通。
其次是建立对外工程承包风险保障制度。
国际工程承包是风险较高的领域,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投入大、工期长,回报要在工程完工后才能实现,易受不可预见的外来因素如自然灾害、暴乱、战争等不测事件影响而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也应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尽快建立工程承包风险保障制度。比如,鼓励保险机构向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提供多种类型的保险服务,为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在境外开展业务时,因战争、政局不稳等政治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风险保障。支持设立对外工程承包风险基金,提高我国企业抗风险能力。基金可由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运作,资金来源从公司每年外汇净收人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韩国为2%),政府对提取的基金相应减免所得税,中央财政给予部分拨款支持。
第三是鼓励企业进行联合和重组。
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上,国内企业之间互相压价、自相残杀等恶性竞争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数量多,市场相对狭小,企业之间业务同质化严重。要整顿和规范经营秩序,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所以,应加快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联合、重组、改制的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专业特点突出、技术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强的对外工程承包大企业集团,逐步退出低端市场,向EPC、BOT等高端市场和高附加值的环保、通讯、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发展。通过大型建筑企业搞工程总承包,搞项目管理,再将中小建筑企业带出去。
同时,尽快完善出台《对外工程承包管理条例》,明确奖惩措施,依法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对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国家利益的企业,要给予警告、罚款等惩罚,直至吊销经营许可证。鼓励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在国际工程项目竞标中,同一项目有数家中国企业投标的,企业间要加强合作,通过协调报价,联合报价等方式参与竞争,达到互利互惠,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马永毅)
TAG: 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