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二号”盾构今天顺利进入长兴岛接收井 摄影 张国平
□记者 杨冬
晚报讯 中国隧道建设史上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在长江入海口诞生。今天,承担隧道下行线掘进任务的“长江二号”盾构也顺利进入长兴岛接收井。至此,“万里长江第一隧”提前实现双线贯通,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将于2010年世博会召开前通车使用。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于2004年12月28日启动,南起浦东五好沟,途经长兴岛,向北止于崇明岛东端陈海公路,在南、北港分别采用隧道过江和桥梁过江方案,全长25.5公里。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开工之初,就因为其 “长、大、深”的特点,吸引了业界同行的目光。 “长”—盾构一次性掘进距离长达7.5公里,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大”—所采用的两台超大盾构直径达15.43米,堪称世界之最; “深”—大部分施工要在江底完成,而最深的隧道埋深将达55米。
长江隧道目前8条连接通道已完成5条通道施工,2008年年底将全部完工。
【记者体验】
长兴岛将建高速公路
记者今天上午乘车体验,分别耗时9分钟和10分钟通过长江隧道和长江大桥。未来,长兴岛上将建成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通行条件正常时,可以80公里的时速从隧道驾车出来,再以100公里左右的时速开过长兴岛上的连接段和长江大桥。驶上大桥后,约10分钟后可抵达对岸崇明岛。
进入隧道内部,只见半园形的盾构内,地面平整洁净,墙面白色指示灯闪烁不停,侧上方的通风管与绿色的水管一齐向隧道深处延伸。隧道墙壁以乳白色为主,其中还出现了蓝色、菊黄色等五六种颜色组成的大色块墙体,这在本市隧道内部装饰设计中还是第一次看到。
加上路面段,整个长江隧道长度达8.9公里,成为上海各江底隧道的长度之最,隧道车速按设计标准将可达到80公里/小时。建设者考虑到缓解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在部分墙面上设置彩色色块,期待给驾驶员带来“愉悦”。
隧道设三种逃生模式
位于长江出海口的长江隧道,不仅是一条公路隧道,其圆形隧道的下部还预留了建设轨道交通的位置。无论是上海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超长、特大隧道,还是上海的首条公轨一体隧道,其逃生问题要在投入运营前得到很好解决。
一旦长江隧道内发生火灾等事故,隧道内的人员将会有三种逃生模式:第一种是纵向逃生,即迎着风来的方向而行,由专门逃生通道,向距离最近的出、入口疏散;第二种是横向逃生,即通过横向联络通道,疏散到相邻的另一条圆形隧道内;第三种是上下逃生,即上部公路隧道发生险情,或是下部地铁隧道遭遇状况,都可由专门的上下逃生梯道疏散至较为安全的区域。
目前,隧道内联络通道共有8条,间隔约800米,如果采用联络通道逃生,疏散时间约30分钟左右。鉴于国际、国内对人在黑暗中所能承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5分钟的研究,隧道内每隔270米,还设置了专门的上下逃生梯道,供上、下层之间互通。
喷洒 “细水雾”降温
考虑到隧道内的废气在排放过程会产生热量,空气在流通、清污的过程中必然招致 “温升”,靠近隧道出口处的温度会急剧升高,甚至达到40摄氏度—50摄氏度。
长江隧道除确保良好通风环境外,特别采取在隧道内部喷洒“细水雾”的方法,在多个断面形成 “雾帘”,让雾滴在挥发过程中把热量带走,对隧道内部进行降温。
长江隧道长度较长,为确保隧道内通风良好,建设者研制了特殊设备,通过 “接力”方式,将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通过一台台射流风机的传接,快速、及时地输送到隧道各个角落。
TAG: 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