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视频| 路桥隧交流论坛| 站点地图|
首页| 文库| 博客| 图库| 视频| 网摘| 路桥隧交流|
  • 行业资讯
  • 路基路面
  • 桥梁涵洞
  • 隧道工程
  • 测量绘图
  • 学术论文
  • 施组方案
  • 试验质检
  • 内业资料
  • 安全环保
网站公告: 网站新建QQ交流群 路桥吾爱第五版更新. 把QQ空间或其他博客.

您的位置: 路桥吾爱 >> 文库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 查看资讯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鄂西将建六大精品旅游区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09-7-25 07:28  作者: 网友搜集  来源: 长江商报  查看: 744次 评论: 0条 好评: 0分

  长江商报讯 日前,省委常委会原则通过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专项规划》(下称《规划》)。

  按《规划》,到2020年,以“保护优先、和谐发展”为原则,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切入点,着力增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态功能,营造卫生、安全、可循环、多样性的生态体系。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樊、荆州、荆门、宜昌、十堰、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湖北省的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我省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蓝图·两步走

  2009-2012年逆转环境恶化趋势

  2013-2020年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

  省住建厅介绍,《规划》范围分为全域和线域两个层次,其中全域为鄂西圈8市州(林区)市域范围,面积为12.8万平方公里;线域为主要交通网沿线(含已建和规划的高速公路、国道、重要旅游公路及主要航道)两侧可视范围,原则上为交通线路两侧100米至300米范围的地带,面积约3140平方公里。其中,近期规划为2009年至2012年,远期规划为2013年至2020年。

  今年是鄂西圈建设的开局之年,到2012年达到近期目标:遏制并逆转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效控制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新的重大环境问题,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圈域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沿交通主干线及旅游型城、镇(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圈域生态经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从2013年至2020年,实现鄂西圈生态远期目标:以华中地区生态环境绿色屏障和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水源保护示范区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全面形成。以城镇生态化、工业清洁化、农业绿色化、经济循环化为目标的生态经济区全面建成。建成一批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建立资源环境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的机制与体制,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鄂西圈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塑造生态友好产业形象,推动鄂西圈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尽快成为国家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进入生态旅游先进地区行列,实现旅游强省的宏伟目标。

  鄂西圈旅游资源规划

  3 大核心板块

  “一江两山”区:包括长江三峡观光度假旅游区、武当山文化遗产旅游区和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区。

  清江土(家)苗民俗生态旅游区。

  荆楚文化旅游区:包括楚文化及三国文化旅游区和大洪山历史文化旅游区。前者包括荆州古城故都文化旅游亚区、荆门(显陵)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亚区、襄樊文化旅游亚区;后者包括随州神农故里文化旅游亚区和大洪山生态休闲旅游亚区。

  4 大旅游集散中心

  宜昌、襄樊、十堰、恩施-利川

  6 大精品旅游区

  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土苗民俗、楚文化及三国文化和大洪山旅游区。

  旅游·大整合

  6大旅游区

  重整圈内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目的地”是鄂西圈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旅游总体布局确定为“四大集散中心、三大核心板块、六大精品旅游区”。

  宜昌、襄樊、十堰、恩施-利川是鄂西圈四大集散中心,其中宜昌、襄樊又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处于三大核心板块五大精品旅游区的中心区位,襄樊是两大核心板块四大精品旅游区的服务中心,十堰是武当山文化遗产旅游区核心板块的集散中心,恩施-利川则是清江民俗生态旅游区核心板块的集散中心。它们是鄂西圈主要的旅游集散地与服务中枢。

  按《规划》,宜昌、襄樊、十堰、恩施-利川四大集散中心生态环境质量与基础设施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心城区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清洁环保型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城市的主流,建成生态文明模范城市。

  生态·摆格局

  以山、水、园为骨架

  定位鄂西圈生态格局

  《规划》对鄂西圈的生态格局进行了定位:以山、水、园为基质与骨架,以“三山夹两江、两江汇平原”的整体态势,形成“两脉、三叶、十六区、四十五节点”的区域生态空间格局。

  ◇解释

  “三山夹两江、两江汇平原”

  武陵山区北翼(鄂西南山地)、秦巴山区东部(鄂西北山地)、桐柏——大洪山区及江汉平原四大生态地理单元组成,长江与汉江相间分布于三山之间,汇聚于江汉平原,共同构筑鄂西圈生态格局整体态势。三山是生态之“源”,两江是生态之“流”,江汉平原是生态之“汇”,鄂西圈生态保护之根在“源”,生态保护之重在“流”与“汇”。

  整体格局

  “三山夹两江、两江汇平原”

  2 脉

  长江自西向东、汉江自西北向东南贯穿鄂西圈,是鄂西圈自然生态系统物质流动、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等生态流的主通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脉。

  3 叶

  武陵山区北翼、秦巴山区东部及桐柏——大洪山区,分别位于鄂西圈的西南部、西北部及东北部。

  45 节点

  即四十五个城镇生态节点,主要指20个城市、24个县城和神农架林区政府所在地。

  16 区

  指《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送审稿)》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2009-2020)》所确定的十六大生态功能区域单元。

  制图 范伟平

  开发·有限制

  明确鄂西圈旅游资源开发管制

  严禁无度无序开发

  鄂西圈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已建立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7个、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22个,国家级及省级森林公园40个、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止旅游

  《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除因科学研究经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只准进行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可进行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旅游开发要在生态允许范围内

  《规划》提出,鄂西圈西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为脆弱,旅游业发展规模应处于调控状态,旅游开发强度、密度应限定在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扰动最小的程度,旅游容量应按生态允许标准来控制和确定,严禁滥占滥建和无度无序开发。

  不提倡重建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

  鄂西圈有7座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指出,对历史文化遗产应以保护为主,在保护中利用。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特别要注意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

  《规划》提出,历史文化名城(镇)不仅要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还要保护和延续古城历史的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严格执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严格控制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项目。审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设活动前,必须进行论证,涉及拆除旧建筑和建设新建筑的,应当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后,按程序审批,批准后报历史文化名城批准机关备案。

  数字解读

  2.5万

  2020年,圈内人均GDP超2.5万元

  《规划》明确提出,城乡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是建设生态家园。

  到2012年,鄂西圈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0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10平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设市城市城市化水平超过47%。

  到2020年,鄂西圈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5000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超过12 平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设市城市城市化水平超过55%。

  400亿

  投资400亿先期启动6大类项目

  《规划》提出2009年至2010年先期启动项目作为推进鄂西圈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的“引擎”。主要由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家园、污染控制、国土整治和生态水利等6大类项目组成,总投资400亿元。

  8270公里

  打造8270公里生态路网

  本次生态专项规划界定鄂西圈主要交通网具体指已建(含在建)、拟建高速公路和已建国道;及连接高速公路或已建国道与重要生态旅游区之间的旅游公路,合计约6070公里。

  除道路交通外,《规划》还界定了鄂西圈五级以上航道和旅游航道组成的航道网。其中,长江为一级航道,汉江及其他支流为三级航道,汉江北段及其他支流为四级航道,沙洋至田福镇航道及其他支流为五级航道,清江及其他支流为旅游航道,至2020年五级以上航道达到2200公里。

  影响

  对武汉城市圈来说,鄂西圈——

  除了“吃喝玩乐”,还是生态保护伞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汉城市圈以长江为主轴,形成我省“一江两圈”大格局,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那么,鄂西圈生态规划对于武汉城市圈来说,有哪些影响呢?

  省住建厅介绍,鄂西圈集中了全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本次规划将对鄂西圈旅游资源的优化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规划》还涉及到生态城市、道路建设,为包括武汉城市圈居民在内的游人通盘考虑了“吃、喝、玩、乐”。

  此外,鄂西圈的生态专项规划对于武汉城市圈的生存环境也有重大影响。对于武汉城市圈来说,鄂西圈位于我省自西向东生态流的上游,拥有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对维护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的水土生态安全起着主导作用。全省大部分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都集中在该地区,对于全省的碳平衡至关重要,鄂西圈是武汉城市圈乃至湖北省的生态保护伞。

  记者 吴睿 通讯员 胡贵玉 实习生 赵毫 彭秋月

  鄂西圈旅游资源规划

  3 大核心板块

  “一江两山”区:包括长江三峡观光度假旅游区、武当山文化遗产旅游区和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区。

  清江土(家)苗民俗生态旅游区。

  荆楚文化旅游区:包括楚文化及三国文化旅游区和大洪山历史文化旅游区。前者包括荆州古城故都文化旅游亚区、荆门(显陵)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亚区、襄樊文化旅游亚区;后者包括随州神农故里文化旅游亚区和大洪山生态休闲旅游亚区。

  4 大旅游集散中心

  宜昌、襄樊、十堰、恩施-利川

  6 大精品旅游区

  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土苗民俗、楚文化及三国文化和大洪山旅游区。


Google


TAG: 长江商报
 
-5 -3 -1 - +1 +3 +5

评分:0

发表评论

【声明】 路桥吾爱刊载的资讯及其他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分享 并且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路桥吾爱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马上进行重新整理!

信息搜索 便民服务

  • 标题:
  • 分类:

最近更新

  •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
  • 粤赣高速河源段匝道断裂 多辆大卡车坠落(图)
  • 成都隧道发生疑似瓦斯爆炸 致22人受伤 一人死亡(图)
  • 【重磅】2014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市政合格标准降为88
  • 湖南路桥“变身”国有独资企业 开启发展新篇章
  • 揭秘“有证一族”:屌丝5年拿3职业证 8年买2套房
  • 晋济高速山西段隧道燃爆事故共致31死9失踪(图)
  • 公安部公布十大危险路段 建设设计单位也应吸取教训
  • 名扬松花江--记中铁十三局集团四公司优秀项目经理常亮
  •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通车不足一年垮塌(图)

本月热点

相关阅读

  • 超高车频“搞”破坏 多部门“把脉问诊”
  • 武汉南大门通道今日开工
  • 武英高速9月通车 两地互达只需1小时
  • 长阳“愚公”的通车路梦想
  • 武汉城市圈4条城际铁路同时动工
  • 花山生态城拟限制机动车
  • 年内全省将有 6条高速公路通车
  • 十年磨一剑 武汉建隧曾借智南京
  • 先睹为快 记者带你“逛”隧道
  • 二环线汉口段明年开建

赞 助 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加入【路桥吾爱-lq52.com】QQ群 | 交流论坛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空间列表 | 站点存档 | 手机访问 |

路桥吾爱 2001-2012 湘ICP备160189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