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08年10月31日,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年满20周岁。
虽然只有短短20公里,但正是由它开始,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成体系的高速公路标准,为高速路网在全国的铺设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记者日前走访了沪嘉高速的设计师之一,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树华,他用一句话将我们带回了20多年前:这条高速公路是大家用脚“走”出来的。
连续完成了中环线、外环线、沪青平高速公路等重要工程的王树华,至今仍然在记忆深处保有24年前的一段回忆:1984年的夏天,刚刚从同济大学毕业的他来到当时的上海市政局设计室(城建院的前身),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走路”——从上海市区走到嘉定,和勘察人员一起找出一条最适合建沪嘉高速的路。
于是,头上带着草帽、脖子上系着毛巾、脚蹬一双硬底皮鞋,王树华在这个大夏天里走上了他的高速公路设计之路。“前后大约走了一两个月吧,来来回回总走了数百公里。”回忆往昔,这位道路专家一个劲地说,“这是学‘生意’啊。”
说是“学生意”,但这门“生意”在当时的中国大陆还没有人做过:不但没有经验可学,就连建筑标准都是个空白,甚至于“高速公路”跟“公路”之间该有哪些区别也没有多少人能讲清。王树华的“师傅”,城建院技术顾问陈炳生是当时该项目的负责人,他用“试验性”来形容当时大家对沪嘉高速的定位:“这20公里,是中国高速公路的起点。”为了建设出一个“高起点”,陈炳生带着项目组翻阅了日、美、德、法等国家的高速公路标准,考察了宁六公路、沈大一级公路等当时国内质量较高的高等级公路,踏遍了上海往嘉定方向的既有道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沪嘉高速总体路线方案。
上海地区的软土特性很容易造成道路地基沉降,是建设高速公路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在充分掌握软土地基沉降规律的基础上,项目组找到了控制的办法,开创了排水团结法、复合加固地基法、粉煤灰轻质路堤等新型处理方法,解决了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世界级难题。
安全是高速公路的第一要求。没有任何经验的项目组以务实的作风创造了不少“土办法”。“单单为了确定高速公路标志牌上汉字的大小,我们就借用机场搞了很多次测试。”王树华回忆,由于当时能够让车提速到120公里的道路很少,项目组只能借用机场进行测试,“我们用很直观的方法确定了标志牌上汉字的高度和大小——车子开到120公里,看能不能看清前方标志牌上写什么。”最终,项目组在沪嘉高速的设计过程中,完成了当时第一份完整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图纸,为此后高速公路设计应用及标准制定提供了依据。本报记者钮怿
TAG: 东方网-文汇报